
抗生素是一種專門用來對抗「細菌感染」的藥物,可以抑制或殺死細菌,如果使用不當,就可能讓細菌產生「抗藥性」,也就是對抗生素沒反應。世界衛生組織提醒,像是肺結核、扁桃腺炎或耳炎等原本能治療的疾病,可能因為細菌抗藥性變得難以控制。
在台灣,有些人會把抗生素誤當作一般的「消炎藥」,但其實抗生素本身並沒有直接消炎的效果,只有當發炎是由細菌引起時,抗生素才能間接減輕發炎。
細菌之所以會變得「有抗藥性」,是因為人們亂吃抗生素,讓細菌產生突變,甚至把抗藥性傳給其他細菌,導致原本有效的藥失效。
所以,正確使用抗生素很重要!請記住以下幾點:
- 不要自己亂買抗生素吃。
- 一定要照醫師的指示完整服用療程。
- 按時吃藥,不要隨便改時間或停藥。
- 吃藥時避免和含鋁或鎂的胃藥、止瀉藥一起服用。
- 不要重複使用以前的藥,要讓醫師決定是否適合。
政府持續監測抗藥性細菌的情況,希望減少細菌變強的機會。
讓我們從正確用藥開始,保護自己的健康,也守護大家的未來。